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8章 全国最早的股票交易柜台

清晨的熙康路弥漫着薄雾。

此时才七八点钟,路上已经人来人往。

自行车大军叮铃铃的在马路上穿梭,成为这个时代特有的画卷。

陈枫和秦卫国坐在马路边上一处早餐摊上吃早餐,油条豆浆,还有海城特色的葱油饼。

陈枫一边吃早餐,一边朝着马路对面望过去。

他在看马路对面的熙康路101号。

这个门面房在整条大街都不是很起眼,据说原来还是个理发店。

但是后来工商银行在这里成立了静安证券交易部,于是这间不起眼的门面房,成了这个国家第一个股票交易柜台。

那时候才是1986年。

海城市的人仿佛在金融市场方面有独到的天赋,玩股票也走在全国人民的前面。

海城当地的爷叔也习惯将这个全国第一个股票交易柜台,称为“熙康路101号”。

虽然才七八点钟,但是陈枫看到熙康路101号门口已经站了不少人。

都是年纪在四十岁以上的,更有甚至六七十岁的,站在门口交头接耳。

这些人分为两种人。

第一种,是在海城玩股票的爷叔们。

爷叔,在沪语里,指代比自己年长或辈分更高的男性长辈,后来也可以泛指一些老一辈的人,诸如老前辈的意思。

这些爷叔,一大早就交头接耳,估计是在讨论今天的股票怎么买卖。

九十年代初,股票刚兴起,没有网络股票论坛,也没有专家上电视评股,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口口交流。

在熙康路101号的门口,聚集的都是这个国家的第一代股票玩家,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来讨论股票的行情。

第二种,则是倒卖股票的黄牛。

1987年的时候,全海城只发行了四只股票,因为证券交易所还没成立,买卖只能来熙康路101号柜台,但是很多股票刚发行不久,发行量小,只是有行无市,那么交易只能通过黄牛进行,海城人称之为“打桩模子”。

说是黄牛,其实更类似于中介,收股卖股,成为股民之间的桥梁。

黑市里股票的价格是波动的,今天十块钱一股,明天可能就十二块钱一股。

而熙康路101号柜台主要负责股票交割,交割时候的价格,并不是真实的市场行情。

爷叔们凭着自己的判断,从黄牛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