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6章 苏记早茶

史二两口子一个铺前、一个在后厨忙得脚不沾地,三个儿子,两个跑堂,一个采办,另顾了两个婆子,一个烧火,一个专门洗碗筷、打杂。

苏州站在早餐铺面前,看着充满文人气息的文山街,突然想到了后世的早茶文化,既然早餐铺的吃食花样这么多了,为何不再多做一步呢?

把苏记早餐铺做成早茶铺子,契合文山街的文人匠气,岂不更好?感谢赵小郡王的大手笔,整了个小院送给她,她把靠近铺子的东院隔了两间出来,做了早茶室。

早茶,南方较为特色的餐饮文化。饮早茶,字面意思,喝早茶,但此“茶”非彼“茶”,有着更广泛的意义。饮早茶,涵盖了吃早饭,喝茶,以及消磨社交时间。

南方早茶主要有两大流派,一个是苏式早茶,代表地域是扬州和泰州;一个是粤式早茶,在广府地区流传。

广府人亲友之间常有‘得闲饮茶(粤语,即‘有空喝茶’)’之说,有空一起喝茶是广府人生活交际的重要一环。广府人的喝茶并非真的只是去喝一两杯茶,而是与亲友于茶楼,点几件茶点,泡上一壶茶,谈天说地,填饱肚子与消闲取乐两得。

扬州流传‘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这里的‘皮包水’,指的就是扬州的早茶文化,而‘水包皮’指的则是扬州的澡堂文化。这体现的是扬州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而我们也能从中看出早茶在扬州人民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然扬州早茶与扬州盐商有着分不开的联系。盐商们拥有着大量财富,对饮食玩乐也就极为讲究,不仅在饮食上要求精美奢华,在就餐环境、饮食排场上也要尽显奢侈,因此就大修园子、请厨子、养文人,而富商大贾也在此时养成了空前的喝茶遗风,喜欢在早上喝茶议事。在这些风雅效应的影响下,扬州早茶应运而生了。

在当时,茶肆文化盛行的扬州可是一个饮茶大埠,卖茶的地方通常不叫茶馆,而叫茶社、茶楼、茶坊,而坊间不少老字号的饭店、酒楼甚至也都以茶社、茶楼命名。难怪有文记载:吾乡茶肆,甲于天下。

虽然后来盐商没落,繁华不在了,但对饮食的挑剔以及吃早茶这份生活仪式感一直刻在扬州人的基因里,流传至今。

苏若锦与叶怀真两个小女子,研究讨论了两天,两天之后,苏若锦请花平找赵小郡王帮忙,让他的管事四平,给她弄了精致的茶具、桌椅。

等早茶铺子彻底营业上已经是二月底三月初了,正好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